代表之声 专题首页>代表之声
刘艳红代表:补齐沿海经济“短板” 打造体制机制创新的河北沿海新“样板”
2018年01月27日 15:59 | 来源:长城网

  “与国内其他沿海省市相比,河北沿海经济发展不足,具体表现在:沿海经济隆起带‘隆起’不足,‘举全省之力’打造曹妃甸区和渤海新区增长极成效不够突出,发展外向型经济严重不足,河北省港口功能仍较单一,港口与临港产业之间、与经济腹地之间的良性互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,我省临港及沿海产业以石化、冶金、化工、钢铁、建材、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,这种产业结构势必加大沿海地区的环境承载压力和生态保护压力。”省人大代表、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艳红建议,河北应尽快补齐沿海经济发展“短板”,打造体制机制创新的河北沿海新“样板”。

  刘艳红代表说,当前,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面临最大的机遇,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个抓手。河北要把沿海经济发展主动置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中,坚持海陆统筹,全盘布局,既利用重大机遇发展沿海经济,又利用沿海优势促进重大机遇落地,打通环渤海、环京津、冀中南等区域在战略上和地域上的分割,连通海陆,建设海洋强省。

  刘艳红代表建议:河北应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张牌,利用秦皇岛港口优势,积极准备申报在河北秦皇岛港建设自由贸易港;学习、复制天津自贸区在金融、税收、贸易、投资、监管等方面的经验,大力争取国家批准围绕河北沿海港口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、保税区、出口加工区以及保税港区,拿齐开放开发的“全牌照”,出台新一轮支持沿海发展的政策,在用地用海、财政贴息、项目审批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在吸引人才方面出台最优政策,在高校布局、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倾斜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,在发展的软环境上树立“河北沿海样板”,力促河北沿海经济发展“弯道超车;借鉴辽宁“飞地经济”经验,吸引优质企业在河北沿海建立生产性经营基地,通过共建“飞地”,实现优势资源互补,扩大港口货物吞吐量,延长港口产业链,推动河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;借鉴郑东新区经验,抢抓“一带一路”机遇,挖掘中欧班列沿线、河北港口与腹地外向型经济通道沿线等重要物流节点,加快建设内陆港,实现“港口内延”,为港口提供箱源。着力打通各区域之间的通道,促进多式联运,为腹地提供支撑。尽快打通雄安新区至唐山港、黄骅港、秦皇岛港的铁路通道,发挥好雄安新区要素集中、产业产品高端的特点,使河北港口成为雄安新区的主要出口港;大力发展陆海产业关联度高的海洋产业,如海洋电力业、海洋工程建筑业、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、海洋化工、海水利用、船舶工业等,并围绕海洋产业,发展前向关联或后向关联的陆域产业。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究,培育海洋生物产业,重点发展海洋药物、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生物新材料等。

  责任编辑:檀旭涛
Copyright©2018 www.yzdb.cn All Rights Reserved
主办单位:《公民与法治》杂志社  冀ICP备13010025号-1
(浏览本网主页,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*76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