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过去的2017年,作为芦苇画创始人、非物质文化遗产苇编的传承人,杨丙军感到兴奋与激动,他的家乡保定安新,被纳入了雄安新区的范畴。因此,此次当选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并参会提交建议,他的关注点,自然是自己专业与家乡发展的结合——雄安新区的文化建设。
杨丙军提出,雄安新区的成立,对雄安文化企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。雄安地区的文化企业,要发挥自身优势,吸引百姓的参与,更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,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。
非遗文化助力新区建设
过去参加会议和活动,杨丙军总是致力于向外界推介家乡的文化。这次参加省两会,因为雄安新区是热门话题,代表委员们少不了向杨丙军问起安新的事。杨丙军会说:“雄安新区的成立,给安新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。”
在杨丙军看来,雄安新区的建设,要做到文化先行,“(文化先行)是政府机构和文化企业要肩负起来的重要任务。”杨丙军说。
杨丙军觉得,来自安新县的白洋淀芦苇画,可以成为雄安新区的重要文化产品和符号。白洋淀芦苇画是安新县的传统手工艺品,经过民间艺人的潜心研究和探索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工艺日趋成熟。
白洋淀芦苇画精选白洋淀特种芦苇及其它材料,经分类、切割、压平、雕刻、编织、组装等多种工序制作而成,画面本色天然,古朴典雅,花草鱼虫、人物建筑、山水风景尽可展现,栩栩如生。
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白洋淀芦苇画在雄安地区的文化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而在杨丙军看来,这样的作用,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深入,还将大有可为。
应重视文化人才提升引领作用
杨丙军指出,雄安新区打造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,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。“首先白洋淀是革命老区、国家级5A景区,为芦苇画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。其次,白洋淀芦苇皮薄、节长、韧性好,是制作芦苇画的最好原料。这里年产芦苇7.5万吨,是天然的大原料场。第三,白洋淀从古至今盛产苇席,水乡人民男渔女织心灵手巧,有着传统的编制技艺,为芦苇画的生产制作提供了人才保障。最后,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白洋淀每年带来200万左右的游客,在已满足物质生活的今天,人们渴望精神产品,这对旅游纪念品的发展与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。”
对于推进芦苇艺术产业的发展,杨丙军建议:一要在传承芦苇画技艺的基础上,深挖苇编工艺,蒲草编织开发、利用等,在传统的编织苇蓆、苇箔等技艺的基础上,提高艺术含量,达到既实用又美观,进一步扩大白洋淀芦苇的利用率,提高芦苇产品的附加值,多吸引淀区百姓投入到芦苇工艺上来,带领他们共同致富;二要实现“互联网+”,发挥互联网、物联网的作用,在网上建立“芦苇艺术博物馆”,将优秀作品展示给世人,让雄安芦苇艺术的开发与传承面向世界,开辟更广阔的艺术市场空间。
此外,政府加大指导和帮扶力度,尤其是加快加大对雄安新区文化企业扶持力度,促使相关单位和文化企业及院所在雄安传统优秀文化挖掘、研究、保护、传承、融合、互联互通等方面与国际市场对接和交易,帮助成熟的雄安文化企业提升的同时,培养和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才,提升和引领雄安新区的文化建设。 |